2024年以來,縣民政局聚焦低收入群體,堅持五措并舉,全面落實風險預警、動態監測、經濟核對、認定辦理、政策落實等措施,做到有困必幫、有難必救,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。
做好家庭經濟狀況核對。推進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線上核查是開展救助工作的前提,該局安排專人負責核對系統信息,每周推送信息不少于2次,確保申請核對“不過夜”,避免因核對工作滯后影響救助時效。2024年推送核對信息27994條。
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。推行“線上監測+線下核查”無縫銜接,通過系統預警信息核查、開展交叉核對、存疑數據核實、在保存量復查等舉措,及時掌握低收入人口就業狀況、困難情形等變化情況。2024年每月交叉比對信息9萬余條,存量復核3934戶12728人,動態調整1957人,全縣現有低保邊緣家庭12085人、支出型困難家庭1008人。
規范低收入人口認定辦理。將低保邊緣及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“綜合救助轉介”,編制《低保邊緣家庭、支出型困難家庭業務辦事指南和流程圖》,明確鎮、村兩級業務受理和辦理流程,對救助服務事項的法律依據、申請材料及辦理時限、特殊環節、辦理結果及申請方式等關鍵要素進行統一規范,切實打通為民服務“最后一米”。
推進“智惠民政”平臺建設。大力推進“智慧民政”一體化信息平臺啟動運行,先后組織舉辦小型培訓24次,參訓487人,創建科室、鄉鎮(街道)、縣直部門賬號114個,角色賦權400余次,推動社會救助、婚姻登記、兒童福利等業務在平臺上集中辦理,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能。
健全信息共享常態機制。根據近年各項審計、巡視反饋、存疑數據等情況,縣民政局聯動醫保、教育等部門共享困難群眾信息6.36萬余條。在此基礎上,提請縣政府領導會辦,出臺《沭陽縣幫扶救助對象信息共享實施方案》,加大與醫保、市監、公安、人社、軍人事務、公管中心、殘聯、住建等部門信息共享力度,進一步提升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和主動救助能力。(榮超)